2020年8月1日,中政国研信息服务中心在北京科技会堂组织了关于“超细纳米反应系统污水处理装备开发与应用技术 ”的科技成果评价会。
中政国研信息服务中心受会员单位北京XXXXXXXX有限公司委托对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超细纳米反应系统污水处理装备开发与应用技术”项目组织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从项目的行业推广、申报及产学研技术升级转化服务角度出发,邀请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黑臭污水治理小组张教授为评委会主任、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研究中心彭高工为副主任,主持本次会议。参会专家还有科技部火炬中心周研究员、中科院过程所刘研究员、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童处长、北京工业大学张教授、环评部评估中心秦专家等。
北京XXXXXXX有限公司该项目工程师详细阐述了立项课题背景。自然界的水域都有一定程度的自净能力,这种自净能力来源于水中微生物的活动。当水体缺氧,厌氧微生物处于活跃状态,水体一般处于污染状态。这是由于进入水域中的污染物总量超过水中溶解氧含量的自净能力时,水中溶解氧在氧化分解部分污染物后被消耗光,剩余污染物在微生物缺氧状态下发生还原性分解作用,产生硫化氢、氨气等毒性气体导致鱼类、贝类等生物大量死亡,同时造成水体中氮磷大量释放及重金属类析出等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后果。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已经超出了水域自我净化能力的极限,通常自然水域的天然溶解氧含量为1ppm左右。 由于水中没有溶解氧,导致水中生长的各种好氧生物 大量死亡而沉入水底,腐烂变质后沉积为水底淤泥,构成了水域中的内污染源,再加上垃圾、污水等其它污染物继续排入水中,导致水域的富养化污染程度进一步恶化,从而爆发多种重度污染表象,如发臭、蓝藻、赤潮、水葫芦等。因此污水处理过程实际上是给水中提供充足的活性氧的过程,只有保证水中有充足的活性氧、溶解氧,才能保证污水处理彻底,并且污水处理后没有后续污泥污染问题。
目前,国内外现有主要水体流域治理技术有:
1. 物化法:利用物理、化学原理对污染水体进行电解、絮凝、催化氧化、过滤等方法,硝化、降解、分解吸收污染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此种方法在处理污染水体效果明显,但是投资费用较大、运行成本高,不适应治理大型水体。
2. 生态湿地修复法:使污染水体流过生态湿地逐步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提高水质标准。但是生态湿地要求面积大,净化效率低。而且对于重污染水源无法治理,甚至会使生态湿地遭受破坏,植物死亡产生腐蚀质释放到水体,造成更严重的污染。
3. 配水、调水方法:配水、调水对某一城市、区域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法,见效快、成本低,但是这种方法不是真正解决污染水体的方法,可以说是污染水体的循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公司在十多年污水治理实践中,专门针对黑臭水体、富营养化水体研发的“超细纳米反应系统污水处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可快速、安全、生态的达到地表水质目标。
在多年针对黑臭水体治理实践中,纳米气泡水生态修复技术应运而生,我公司结合自身经验研发超细纳米反应系统。该系统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AI监测方式在水下实时对水质进行采样,并根据采样结果快速启动超细纳米发生装置,能瞬时产生大量的纳米气泡,实现对水环境快速持续增氧,高效激活物生物群等作用,大幅降低供氧电耗、减少剩余污泥量及降低药剂使用量,使出水水质优化,大大降低黑臭水体处理成本。恢复并提升黑臭水体的自净能力、长效保持水质稳定与生态修复。
最后各行业专家就该企业的汇报演讲展开了讨论,最终给予以下建议:
1.评委会主任张春晖表示对该项目的中小微臭水区域个性化治理方案特别认可,建议企业积极与各地政府治理污水小组汇报,解决各地污水问题;
2.副主任彭教授建议该项目设备购置、租赁、处理服务等多元化推广应迅速打开市场;
3.火炬中心研究员周迎建议该企业在纳米气泡表面体与浮力问题上深入研究,形成理论方案,丰富技术体系;
4.工信部童处长建议企业积极关注各部委和各地方涉环政策,工业强基,绿色系统服务商等项目支持;
5.中科院过程所张所长对项目中监测、数据分析及手机端操作系统提出升级意见,表示会视企业需求调动过程所科研设备协助企业技术升级。
专家审查了用户使用报告、第三方权威检测报告及相关专利等证明材料,对比国内外行业技术现状,最终该项目整体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成功加入中国成果库。
至此由中心组织的“超细纳米反应系统污水处理装备开发与应用技术 ”的科技成果评价会圆满结束。